一、实验室、工程中心简介
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在原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优化组建的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国家级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共依托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室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在遥感、数字地球、地学等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依托航空遥感系统、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2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航天强国战略、空天信息和空间地球科学的科研需求,以遥感探测新机制与新方法、定量遥感处理与参量反演、数字地球与综合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支撑我国空天信息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创新发展。
北京市陆表遥感数据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6年12月通过北京市科委认定,以数据集成与共享为服务宗旨,最终形成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分析和模型支撑的信息平台。工程中心旨在突破遥感产品生成关键技术与方法,建设高性能产品生产系统,生成并提供长时间序列京津冀、全国、全球长时间序列多尺度遥感产品,引领行业遥感数据应用,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相关的各类科学研究。
二、申请指南
1、科普微视频创作项目主题
(1)遥感基础概念,例如遥感类型、大气效应及纠正等;
(2)遥感与人工智能对话, 例如:AI解析遥感图像的秘密,智能观察地球:如何利用AI加强遥感地表环境变化的监测;
(3)遥感灾害预警,例如火灾、旱灾等某种灾害遥感预警;
(4)某类遥感产品介绍,例如介绍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等等;
(5)环境保护与遥感监测,例如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等。
2、资助对象及额度
项目应由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作为负责人组织申请。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申请人的毕业时间不能早于项目结束时间。
2025年拟资助5项左右,每项资助经费1万元。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具体资助数量和资助额度视申请质量而定。
3、项目实施期限
项目起止时间为2025年10月-2026年12月。项目执行到中期(2026年4月)时需提交中期进展报告,项目执行不力或进展较差的,做终止项目执行处理。
4、结题要求
作品内容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党的宣传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关于互联网作品及其传播的相关法律法规;
内容短而精,兼具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艺术性、趣味性,须由第一作者提交;视频时长3-10分钟,作者承诺参赛作品的创作思路、内容、素材等需为作者原创,无知识产权争议,严禁剧窃、抄袭、侵占、篡改他人作品。若发现抄袭,取消资格;视频格式须为MP4格式、16:9全画幅横版、高清画面分辨率为1080P以上,单个视频大小为100-300兆之间。
如果主创人员是学生,需有专业指导老师指导。
对于申请获得项目资助的学生,署名和标注须符合成果署名规定(详见附件1)。
项目中期评估不合格的,将终止项目执行。
5、申请要求
每个项目组员不多于2人,人员总数最多不超过3人。每个项目需聘请一名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其中研究生需聘请导师为指导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申请人分别在征得指导教师同意推荐的基础上,填写提交“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陆表遥感数据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5年科普微视频创作项目申请书(附件2),经专家评审后决定是否可以获批立项。
6、申请时间
项目申请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30日。截止日前,申请人将申请书电子版发至联系人邮箱,申请人及指导教师签字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份提交到联系人处,申请书审核通过后,确定答辩时间。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魏老师
联系电话:010-58802179
办公室:生地楼384室
附件下载:
附件2、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陆表遥感数据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5年科普微视频项目申请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