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新闻中心
第十五届陆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理论与方法暑期学校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07-20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14日-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陆表遥感数据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遥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五届陆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理论与方法暑期学校成功举办。本次暑期学校汇聚了众多遥感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学员,共同开启了一场学术探索之旅。

本年度暑期学校采用线上授课模式,吸引了1121名学员注册参与。其中,1118名学员来自国内33个省级行政区,另有海外3名学员参加本次课程学习。课程通过哔哩哔哩(B站)和蔻享学术两个直播平台同步全网直播,受到相关领域的学者、学生及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取得了巨大的反响和良好的评价。两个平台累计直播观看人次达80095,B站在“学习直播-科技科学”专区综合排序位于前列。

图片.png图片.png

图片.png

B站、蔻享学术全网直播

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遥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柏延臣教授主持,柏老师首先向各位学员示了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的支持表示诚挚感谢。随后,他详细介绍了本次暑期学校的背景与目标、师资阵容、课程安排、学员构成以及直播安排等信息。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连续15年举办陆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理论与方法暑期学校,助力中国定量遥感的发展,希望参加本次暑期学校的学员通过课程的学习有所收获。

图片.png

柏延臣教授主持开幕式

图片.png

授课教师

主题报告精彩纷呈,引领学术前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兵研究员以“从遥感物理到遥感大模型”为主题作报告。他从遥感科学的物理学基础、遥感AI大模型发展轨迹、跨模型融合分析与应用等多个方面展开全面介绍。指出遥感大模型会对地理空间信息研究范式产生深刻影响,展望未来,多模态遥感大模型将允许我们用自然语言来描述想要执行的遥感任务,由模型自动组合已有算法、调用合适数据集进行解析;未来的遥感智能体可以自主优化设计遥感器和平台参数,实现物理与AI深度融合的数据获取与信息提取,促进遥感大模型应用进入到遥感物理与遥感AI完全一体的AGI-RS时代。

图片.png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张兵研究员授课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主任李新研究员为学员们作了题为“三极大数据赋能极地协同研究与治理创新”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地球三极、地学人工智能、三级大数据、青藏高原大数据以及地球三极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阐述,强调地球三极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意义。精彩的报告内容让学员们受益匪浅,拓宽了学术视野。

图片.png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新研究员授课

本届暑期学校专题报告内容丰富多样,共分为八个专题,包括遥感建模、要偶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植被遥感、水循环与水环境遥感、冰冻圈遥感、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遥感监测、城市与环境遥感、农业遥感等,邀请了2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课程不仅覆盖遥感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还与学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为学员们提供了全面且深入的学习内容。

图片.png图片.png

图片.png图片.png

图片.png图片.png图片.png图片.png图片.png图片.png图片.png图片.png图片.png图片.png

部分教师授课截图

暑期学校报告内容充实,学员学习认真,积极踊跃提问,授课老师们精心讲解,耐心答疑,学习氛围活跃,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暑期学校是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让他们获益良多。根据暑期学校调研问卷反馈情况,本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学员的肯定与好评。

图片.png

学员积极提问(部分截图)

图片.png

获得学员好评

闭幕式上,柏延臣教授向各位学员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的概况,以北师大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并热情欢迎大家到北京师范大学来深造学习,共同探索遥感研究、应用和地理问题等的学科交叉融合。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连续十五载举办“陆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理论与方法暑期学校”,以专题授课为核心,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引领学员紧跟领域最新动态,系统学习研究方法,为学员未来在遥感科学领域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